12(1/6)

12

玄帝寿辰,大宴群臣于殿前,恰逢七皇闵王为质年满归国。众皇难得齐聚一堂,举杯畅饮,表面看似谈笑风生,一团和气,实则却是暗涌动,危机四伏。

诸国皆派使臣前来祝寿,献上奇珍异宝,名画字帖。更有甚者,竟不远千里送来舞姬,皆是不同于中土的异域人。

她们轻纱,脚踝系着铃铛,在大殿中翩翩起舞,腰肢不停摆动,极尽魅惑。

一曲终,几名舞姬退。玄帝坐于龙椅之上,一边鼓掌喝彩,一边放声大笑,接连说了三个好字。

“胡国姬果然名不虚传,哉,哉啊!”

尔后,又将目光落在刚刚归国的七皇上,不无慨地说

“渂儿,这些年辛苦你了~自幼便背井离乡,了梁国为质,这一去便是十载,为父心中有愧啊!”

十年前,玄帝初登皇位,朝野动忧外患。前有佞臣趁机作,后有敌国虎视眈眈。幸得梁国手相救,才能够化险为夷。大局初定后,玄帝便将七渂儿质于梁国,约定十年为期,以休盟好之意。

闵王闻言,赶,诚惶诚恐:“父皇言重了,能够为朝廷效力,为父皇分忧解难,是儿臣的荣幸,又何谈辛苦二字!”

几句话,便将这些年在梁国所遭受的不公,屈辱一语带过。

“七弟所言极是。”一旁的太忽然,“听闻贤弟这次回来,还带了一样宝要献与父皇,不妨快些拿来让诸位见识一。”

闵王自是不会傻到当众去拂太,被动:“儿臣确有一份贺礼要献与父皇,祝父皇龙康健,万寿无疆,寿与天齐。”

说罢,便吩咐旁的太监将寿礼拿上殿前。

所谓宝,其实是闵王在机缘巧合之,从江湖游士那里得来的一本奇书,里面记载了许多有关修仙炼丹的秘术。

此刻就装在一个漆木盒里,经由江怀之手呈递到皇上面前。钱总当着众人之面打开盖,却发现里面赫然装着一捧黄土。

“这……”文武百官、诸国使臣见状,皆为之大惊失。玄帝更是龙颜大怒,面难看至极。唯有太却暗中得意,一副看好戏地表,故作惊讶

“父皇大寿,十弟却送上这廉价的黄土,不知意何为啊?”

寿宴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,殿众人皆是屏住呼,面面相觑,却无一人胆敢多言。

江怀双手捧着木盒,手臂早已开始发酸,哪怕他已经极力控制,却还是止不住地颤抖,汗如雨

“父皇,儿臣……”闵王神慌张,与洋洋得意的太形成鲜明对比。

可他又能怪得了谁,成王败寇,若非他一时疏忽,给了敌人可乘之机,又怎会落得如今这个骑虎难的局面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殿前那个一直被众人忽略的小太监突然开:“陛息怒,才以为,七殿今日所献之礼,定是别有意。”

玄帝一听,顿时来了兴致,向后一靠,抖了抖宽大的衣袖,“哦,那是何意?”

江怀缓缓抬起,“陛才虽贫寒,学识也不如在座诸位大人渊博,却知一个理。土地,乃国之命脉,民之本。一捧黄土虽轻,在黎民百姓心中却比千金还重。七殿今日以黄土献之,非但没有大不敬之意,反而是借此向世人宣示,我九朝之疆土,无论分毫,绝不允许他人觊觎染指。”

江怀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,不仅挽回了皇室的颜面,还顺势给各国使臣敲响了警钟,一石二鸟。

小太监的一席话得圣心,玄帝慢慢舒展眉,嘴角也勾起了一丝笑意。抬手捋了捋胡须,随后看向七皇

“渂儿,是否有此意?”

闵王闻言,急忙上前一步,拱手:“回禀父皇,儿臣确有此意!”

徒离忧百无聊赖地看着小太监的背影,指尖酒,不知在桌上画了何,似是得了趣味,笑了笑,随即又用手抹掉。

如此低劣的栽赃嫁祸手段,除了他那个自以为是的大哥,当今的太殿,还能有谁?

无非是因为惧怕闵王一朝得势,威胁到自己的王储之位,所以才想这么一招看似明,实则破绽百的把戏。

徒离忧心里明白,不父皇是否真的相信小太监这一番说辞,当,也只能选择相信。

只是这一次,小太监算是彻彻底底得罪了太一党,往后的日注定不会好过。

退时,江怀的目光意外与宸王相接,只是一,便慌地低去,快步离开了大殿之

所料,对方当晚便现在小太监的寝居,一言未发,直接将人抵在床上狠狠地要了一次。

一番发后,徒离忧这才言归正传,住小太监的,问:“说,为何要帮闵王解围?”

江怀吃痛地皱起眉,一脸无辜地摇了摇,“殿误会了,才与闵王素昧平生,又何来解围之说?之所以这样,只是不想扰了圣上兴致,这才斗胆言。”

徒离忧目光赤地在对方好的胴连,像是想要将他看穿一样,盯得小太监心里直发

“本王之前怎么没发觉你竟如此伶牙俐齿,擅颠倒黑白~”

江怀一脸委屈地看向宸王,双眸中似有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页